News
最新消息

我們該怎麼記憶 Kobe Bryant,該訴說他的哪一段故事?

焦點新聞2020.02.02

Kobe Bryant 於 26 日逝世,享年 41 歲,他搭乘的私人直升機墜毀在洛杉磯山區,罹難者除了 Kobe 外,亦有他 13 歲的二女兒 Gianna Bryant。眾人震驚哀悼,我們一次失去了一個傳奇,與一個未來的傳奇。

時代雜誌以紀念封面形式向他致敬——那是一張黑白照片,Kobe 站在舞臺,背對鏡頭,低頭鞠躬,右手擁著籃球,穿著洛杉磯湖人背號 24 號球衣,上頭寫著 Bryant。這是世人希望記住他的最後一個畫面。

而他留下一個問題給我們,我們該怎麼記憶他。

從八號球衣到二十四號球衣,他是退役的美國職籃傳奇球星,幾乎包辦所有職籃榮耀,被譽為這一代最具影響力的球員;他是球迷口中的小飛俠、黑曼巴與老大,啟蒙了許多人年幼的籃球夢,明白有種精神叫永不放棄;他是四個女兒的父親,他的孩子立志延續 Kobe 的籃球生涯,而當所有人告訴他你真該生個兒子,Kobe 說女兒真的夠好了。

而關於他,我們還記得這些事情。

2003 年,他遭控性侵 19 歲女性,女方下體撕裂傷,他主張雙方合意公開道歉對不起家庭,最後雙方和解,網稱鷹郡事件;2015 年,Kobe 正式退役,退役後力挺女性職籃,赴現場看球,他多次提到 WNBA 存在的必要,肯定女性打入 NBA 的能力;2017 年,他編劇的動畫短片《親愛的籃球 Dear Basketball》,贏得第九十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我們該怎麼記憶 Kobe Bryant,又或者說,我們該選擇訴說關於他的哪一段故事。

這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這不是神話的破滅,而是看見神話背後的真實

先說說 Kobe Bryant 逝世後的另一個故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提供,AP Photo/Chris Pizzello

27 日,《華盛頓郵報》記者 Felicia Sonmez 在個人推特張貼 Kobe Bryant 生前被控性侵的報導,引發爭議,Sonmez 旋即刪除貼文,收到威脅信件選擇暫時搬家,並遭到《華郵》予以停職處分。《華盛頓郵報》總編輯表示,這樣的作法會傷害報社。29 日調查結果出爐,指出 Sonmez 並未直接違反報社的社群媒體守則,已將其復職,Sonmez 強調,希望記者不會因為說出真相,而受到懲罰。

而如果還原 2003 年的鷹郡事件,我們會看見什麼?

根據外媒報導,2003年,Kobe Bryant 遭控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入住溫泉旅館時,性侵 19 歲女性,女方下體撕裂傷。

當時 Kobe 強調兩人是合意性行為,公開致歉,指自己對不起妻子。女方撤訴,兩造庭外和解,當時女方承受極大的社會壓力,Kobe 辯護律師以女方性生活不檢點,「原告仍有心情與他人性交」為由,並攻擊原告的精神疾病服藥史,為 Kobe 辯護。在公開聲明中 Kobe 說:「雖然我堅信當時我們雙方都是自願的,但是我現在了解到她的感受和我不同,近幾個月她的律師和她傳遞的訊息告訴我,她當時的真實感受,她當時並不同意這一行為。」

在 #Metoo 運動之時,此一事件再引起討論,PTT 版,以「kobe」作為「強暴」同義詞的討論屢見不鮮。關於此一事件,兩造意見不同,我們已無從理解與還原真相為何,而這起事件,確實對於 Kobe 與當事女性,都帶來震盪影響。(完整事件還原,可點此閱讀與理解:Kobe 性侵爭議 )

指出一個人的可能錯誤,並且展開討論,並不等同於他就是極惡之人,打消他所有成就。

在性侵案件中,近幾年推崇修復式正義的概念,不僅只以法律定奪(傳統的刑事正義,更近似報復式正義),而是以社會與衝突觀點看待犯罪事件。主張透過發現問題、回復損害、治療創傷,來建立「關係式正義」,尋求的是行為人、倖存者以及社區的共同參與修復。(同場加映:專訪 Eve Ensler:「我們的社會不停告訴倖存者,你要試著原諒,這很奇怪」

弔念 Kobe Bryant 之於,球迷歌頌其輝煌成就,懷念其帶來的精神感動,是因為有感於生命曾與他緊緊連結相繫,這是真的;而也有另一群人,想起了當年的性侵指控事件,想起當時女方面對的心理壓力與厭女攻擊,連結了另一段心碎記憶,不能理解為何這個事件不該被提起,這也是真的。

""
圖為小球迷弔念 Kobe Bryant 身影,圖片來源:達志影像提供,AP Photo/Ringo H.W. Chiu

功過並存,人是多面的。

我們想說,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傳奇,也可能有強暴他人的事實。不必因為認同其為偶像,就無條件包容他過去的錯事。可以弔念,可以緬懷,但不要合理化錯誤,也不要因此拒絕討論,或甚至選擇傷害,一如《華盛頓郵報》記者 Felicia Sonmez 所面臨的處境。

弔念 Kobe Bryant,但不神化偶像

Kobe 有過性侵爭議,而同時,不可否認,他也對女性職籃做出貢獻。

Kobe 曾公開說過:「很多人都告訴我,你跟妻子應該生個男生,來繼承你的籃球血統。你們應該了解,就是吉雅娜了,這個女兒像我一樣。」

""
圖為 Kobe 與女兒參與 WNBA,圖片來源:達志影像提供,路透社

因為女兒的緣故,他積極參與 WNBA 與大學女籃,多次帶 Gianna 拜訪康乃狄克練習。WNBA 球星 Breanna Stewart 提到當自己受傷時,Kobe 是前幾個跟她聯繫的人,Kobe 表示會全力支持她,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向他尋求協助。Kobe Bryant 逝世後,她發文提到,「我們失去了 Bryant 這位傳奇,但你忍不住也會想到同一架直升機上的孩子們,當然特別是 Gianna,看過她打球的人都會說她是老爸的接班人。」(推薦閱讀:瘋狂又如何?NIKE 廣告翻轉定義:「那就告訴他們,瘋狂的女人多厲害」

退役女將 Rebecca Lobo 也發文感念,「從未有人像他那樣力挺 WNBA。他看球,他參與球賽,他教育下一個世代。我們為他的家人祈禱。」

他鼓舞的,也是一個人人皆能參與、自由、且都有能力促成改變的籃球風氣。

我很喜歡華盛頓郵報的報導,The stories we tell about Kobe Bryant 中提出一段反思。

「我們是否應該保有受害者被傾聽與被理解的權利,即便他的行為人已不在世,也無法替自己辯護?如此一來,我們是否又會愧對其親友,我們是否該留給他們一個完好的名聲,讓他們記得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與丈夫。」

這是個困難的問題。也是這時代非常重要的問題——讓我們弔念 Kobe Bryant,但不神化偶像。

讓我們邀請偶像走下神壇,讓我們還原其真相,我相信的是,偶像之重,在於引領眾人向前,不在於被無條件包容錯誤。我甚至相信,透過討論,透過接受那真實也可能存在,這從不是神話的摧毀,而是看見神話背後並存的真實,賦予這個人應有的立體與多面,是對於他的一種尊重與願意理解。

我們可以肯定他的籃球精神,為其籃球成就喝采,也能因他與他的律師團在性侵事件的處理方式予以不認同與譴責。

我們該怎麼記憶 Kobe Bryant,我們該選擇訴說關於他的哪一段故事?就讓我們允許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記憶,不同的故事,讓我們允許彼此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訴說屬於他的故事,記憶這一個人。

而我相信,這就是最好的方式。

新聞來源:女人迷

🎉

Gayspa.tw 3.0 升級慶祝活動!


【 為慶祝網站升級至全新3.0版本,我們特別推出限時活動,
讓店家與師傅享受更多曝光機會!
快來參加,讓您的店家與服務獲得更多關注!】

詳細活動介紹頁面 : https://gayspa.tw/news/detail/968

依電腦網路分級辦法,本頁面歸類為限制級,未滿 18 歲不得瀏覽。為了維護善良風俗,留言內容請勿觸法。

我還沒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