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你這個娘炮》推薦序:我的異男養成記——陽剛、恐同與「登」大人

焦點新聞2020.06.03

人生第一次出現性別意識,是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應該是1970年的春天吧!

小一時候,住在台東法院宿舍,旁邊都是水田,宿舍區外有一條石子小路,一頭連接著非常現代的法院,另外一頭則是傳統的墓地。當吹嗩吶的送葬隊伍經過時,小朋友就高喊「趕快躲起來」、「不可以看到棺木」。

我通常是走連接現代化柏油路法院的那一端去上學,而另一端墓園的田埂也可以到校,鄰居大哥大姐曾帶我走過。

某一天,我自己走水稻田的田埂回家,走到半路,一個坐在路邊的小朋友對我說:「你為什麼穿女生的襪子?」我很生氣,回說:「我都是這樣穿,我媽媽都給我這樣穿。」他繼續說:「你襪子上面有一朵花,那是女孩子的。」後面如何,我已經忘記了,不過後來我就不太想穿反摺且有鑲花的襪子了。

回想起來,原來這麼小的年紀就已經有特定的性別意識,而且透過別人的眼睛來「端正」自己的「女性化」行為,就如同最近某個媽媽說,小男孩戴粉紅色的口罩被嘲笑「娘」一樣。

我想,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家一定有許多精彩的性/別經驗,例如男性的阿魯巴、看A片⋯⋯,以下我講一些我那個年代的男孩故事,可以跟大家的個別經驗,做個對比,看看過了40年後的台灣,是不是有很大的變化。

一群男人,相偕來逛紅燈區

小二以後搬到台南,住家附近有個地方叫「新町」,印象中,每次白天經過那一區的時候,總是有許多阿姨們坐在低矮房子門口聊天,小學男生之間互相罵對方的時候,會說:「你要去新町相幹啦!」到大學以後才知道,那是紅燈區。大家如果有機會去台南的康樂街、大智街、大勇街附近走動的話,仍可以看到這樣的歷史遺跡:電動遊樂場、按摩店、可以QK的飯店。

大一時,住在學校宿舍,其中一位是退伍後來讀書的大四學長。某一天,這位學長提議去逛當年還存在的公娼聚集地:寶斗里的華西街。當年寶斗里除了紅燈區之外,還有生猛蛇肉、加了高粱酒的蛇血,以及欺騙不明就裡觀光客的遊戲攤(對,我跟一群同學就是受害者)。

出發前,學長們開始討論要注意什麼。一個人說:記得眼鏡要拿掉,要不然小姐會突然搶走你的眼鏡,你就不得不跟她進去!另外一個說:聽說皮帶也要扣緊一點,要不然小姐也會抽走你的皮帶!在旁邊的另外一位學長則說:據說如果是處男的話,她們還會包紅包給你!

大家笑成一團,然後指著我(唯一的大一生)說:你可以拿紅包!

那是我第一次在晚上走進紅燈區,緊張在所難免。大四的學長老神在在,叫我們緊跟著他就是,穿過昏暗的巷弄、兩旁是點著紅色燈的小房間,放眼望去都是阿嬤級的歐巴桑(對一個18歲少年來說,超過40歲的都是阿嬤~)他們偶爾喊:「那個穿牛仔褲的,入來看一下。」也有一些三七仔會走過來問:「少年ㄟ,要不要來看看?」

當然,什麼事情也不會發生,在眾目睽睽之下,沒有人敢脫隊走進木板房子裡。那麼為何大家會很興奮地集體去參觀華西街呢?

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對於「性」的好奇,不如說是跟著一群朋友去「探險」。透過「偷窺女性」的集體行動,一方面強化我們這一群男生的團結感、偏離常軌的共同(犯罪)感,同時也排除我們男生之間發展出同性戀情,因為在參觀的過程中,你就已經外顯你對女性的興趣,而非男性,一起的行動也同時在互相監看是否有「非異性戀」行為。

這種「登大人」的活動,在充滿陽剛氣質的軍隊中也很常見。

高雄十八招,軍人「登」大人

我在左營的海軍士校當兩年教官,當時常聽到學生們說,假日他們會一起去左營的「後街」玩,回來後還會傳說,誰得了性病被同學恥笑。

當兵的同梯預官有15人,在快要退伍破百時,突然有人提議,是不是來看一下遠近馳名的「高雄18招」,話語一出,大家紛紛表示激賞,既然來高雄當兵,也要有一些值得紀念的回憶。1980、90年代初的高雄,生猛有力,它是以藍領階級為主的工業城市,文化品味跟「首善」之都台北很不一樣。當年南部發展出來的廖峻澎澎、豬哥亮餐廳秀,都是以嘲弄三台(北)電視品味的娛樂脫口秀,獨樹一格。所謂「高雄18招」,就是女性以自己的私密部位,表演娛樂觀眾的功夫,包括:射飛鏢、吃香蕉、寫毛筆、開瓶子、吹氣球⋯⋯等18種不同的特殊技能。

也不知道是哪一個朋友去聯絡的,反正就是每一個人收200元,包下這個小姐一場40分鐘表演。他們一直問我要不要去,我根本沒有興趣,後來另外一個朋友也說這樣不太好,他不去了,我就順水推舟的拒絕了。

那天晚上結束後,一個朋友跑來跟我抱怨說,非常後悔去看那一場表演。他說:「如果表演者是你的姐妹,你會做何感想?」可是為何大家還是去了呢?那是因為存在一種必須表現男子氣概的集體社會壓力。

集體觀看18招,或大學生集體去逛華西街,可以視為一種男性「成年」儀式。兩種情境都有「女性」,形式上都是男性偷窺女性,但是在這過程中,女性並不重要,她們只是作為「這一群男性的她者」而存在,透過集體觀看低位階女性,男性之間發展出「同性兄弟情誼」。在確定男女位階差異、肯定男性陽剛氣質的同時,也再度確認異性戀的霸權意識型態:我們對女性有興趣,不會去互相搞「玻璃」。這樣的集體行動,複製、強化了主流的陽剛氣質:有能力消費女性身體的男性,以及證明自己不是同性戀的男人。

你這個混跡在水噹噹姐妹裡頭的娘炮!

男人之間,除了「同性情誼」 之外,同時也存在競爭的面向,台灣很常見的拼酒、敬酒、喊酒拳文化,除了聯絡感情外,也是在比賽男子氣概。這多少算是良性的競爭,但是另外一種競爭,則是透過貶抑、歧視「不夠man」而建構自己高人一等的男子氣概。

去年香港反送中抗議如火如荼時,在同學LINE群組中,某位大學教授對於香港學生的抗議,做以下評論:「學生單純的想要公義與關懷,但是坐領高薪的教授,虛有其表的同情、應和憤怒,才是讓香港年輕人遲遲無法平靜、認真向學的關鍵。」

我就取笑他說:「你以為學生都是這麼好煽動啊?你叫你的學生不要翹課就好。對於別人的痛苦,無法身同感受,只能說是植物人了!講風涼話!」

接著他回我:「哈!不就有人擅長混跡在姐姐妹妹水噹噹裡頭,一起打無線電話的嗎??」

大家會不會覺得,他的回應沒頭沒腦,上下文沒有邏輯!

其實這裡很清楚,他就是在取笑我的同志身份。我在2019年開放同婚的第一天去辦理結婚登記,在這個群組裡頭,收到許多同學的祝福,但是我猜,仍有人打從心裡就覺得,男同志根本就是「不男不女」、「不是男人」。這樣的性別/性傾向歧視,不會公開講,但在男性之間競爭時,異性戀霸權就「理所當然」的成為某些異男的武器,用來攻擊對手不夠man、很娘,反襯自己的陽剛氣質。

"shutterstock_448037671"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有人說:「同志可以活到現在,真是個奇蹟!」大家想看看,在一個異性戀霸權的社會中,每天有人在提醒你的肢體動作不能女性化/男性化、講話聲調要低沉/輕柔、服飾穿著要man/lady、身材要有肌肉/苗條、要跟運動男性/閨蜜女性朋友往來、嗜好不能玩繡花針/卡車⋯⋯等,社會之眼不斷規範「異常」的性別舉止,否則就會被恥笑,而這在男性的競爭世界裡頭,特別真實。

或許你們會問我:「那你怎麼可以活到這麼老?」嘿嘿,那是因為我收藏了一隻一萬伏特的皮卡丘:律師老爸。這讓學校老師對我比較關愛,成績比較好,讀大學不需要擔心經濟來源,有餘力可以四處摸索自己的性向。面對別人的歧視攻擊,我有高CP值的寶可夢對抗:社會上的優勢位子。總言之,我的優勢階級位置讓我可以在不同的大小戰役中存活下來。

這表示,社會對於不同階級、種族、性傾向、宗教背景的人,會給予不同的價值判斷,使得每個人會經歷不一樣的性/別壓力。Pascoe的書籍《你這個娘炮》第三章,就精彩的描述,即使都是來自貧窮的家庭、一樣的行為,但主流對於白人或黑人的評價就不同。

一本異國民族誌的男性研究書籍

Pascoe《你這個娘炮》是美國性別研究相當著名的書籍,我在教授大一社會學時,曾經選用第三章,當時只有英文讀本,學生一直哇哇叫,如果再次選讀的話,中文版應該會讓他們讀的津津有味。

閱讀此書時,可以注意一下台美的社會文化差異,例如台灣很少有舉辦舞會的高中,運動明星也不一定成為學校風雲人物,種族差異更不是那麼普遍可見。不同的社會、世代,對於如何學習主流男子氣概,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我那個年代,打棒球、踢足球,經常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連想在一起,當時最紅的明星小生:秦漢、秦祥林、劉文正等,都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已經風靡東亞一陣子的日本BL漫畫,美國高中生可能會貶斥為娘炮吧!

大家可以把這一本書當成一部異國民族誌來閱讀,作者文筆非常流暢,許多場景描述就好像活生生的電影在眼前播映。透過美國文化的他者,對照我們自身對於身體、性與男子氣概的理解,我們將可以更知道台灣性別文化的特色在哪裡。

本文經巷仔口社會學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你這個娘炮:校園與同儕如何建構青少年的男子氣概?拆解陽剛氣質、性、身體的社會學新思考》,野人出版
*透過
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C.J.帕斯科(C. J. Pascoe)
譯者:李屹

要辱罵一位男性,最髒的字眼就是「娘」。
這個現象不只反映出陽剛至上的父權制度,
更是幫助我們省思性別不平等的起跑點。

「娘炮」是不陽剛的,是陰柔的,
就像一塊燙手山芋,每個男孩都不想要落在自己手上。

男孩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了將它烙印在別人身上,藉此證明自己是陽剛的,
於是無數的悲劇發生了,男孩也終於學會了如何壓迫他者。

  • 為什麼我們動不動就愛講哪個男生很「娘」?為什麼性霸凌事件層出不窮?
  • 我們的教育過程裡,不斷被教導「男生要陽剛,女生要陰柔」,這是怎麼發生的?
  • 為什麼男性總愛開一些自以為幽默的「異男玩笑」,騷擾女性而樂此不疲?
  • 男孩天天在「想色色的事」,這件事如何變成培養陽剛氣質的一大重點?
  • 為什麼在學校裡,陽剛女孩大多比陰柔男孩讓人容易接受,甚至會廣受愛戴?
  • 在青少年養成性別認同的過程中,學校是最關鍵的社會化機構。

長年研究性別認同的作者C.J.帕斯科教授,以陽剛氣質為核心概念,在本書描繪出一幅動態的性別認同過程,不但具有學識的原創性,也有助於我們省思以下重要議題:

  • 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助長陽剛霸權,導致性別不平等的延續。
  • 如何在家庭、校園等組織中建立一套性別友善的制度與文化,擴展性別的多元認識。
  • 新聞來源:關鍵評論網

🎉

Gayspa.tw 3.0 升級慶祝活動!


【 為慶祝網站升級至全新3.0版本,我們特別推出限時活動,
讓店家與師傅享受更多曝光機會!
快來參加,讓您的店家與服務獲得更多關注!】

詳細活動介紹頁面 : https://gayspa.tw/news/detail/968

依電腦網路分級辦法,本頁面歸類為限制級,未滿 18 歲不得瀏覽。為了維護善良風俗,留言內容請勿觸法。

我還沒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