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圖像對話與療癒:尼采、佛洛伊德和榮格談自我探索與藝術救贖

焦點新聞2020.04.16

先請你想想,如果我們每天所需做出的選擇,就跟一隻野生動物一樣,只需要關注當下的生活,包括去哪裡、吃什麼、怎樣迴避不利的環境,那我們是不是就會活得比較自在呢?

因為在現代環境模式下,我們所做的選擇不會在當下直接產生利益,例如,我們花很多功夫寫出報告才能得到長官讚許、我們工作一個月才能拿到薪資、然後我們為了退休生活而節省花用來存錢,而且我們的決定、行為都是為了在將來某個時刻才能夠得到回報,我們甚至於知道有很多作為,有可能最終,期待其實都落空了。我們有很大的程度,其實違反了我們的動物本能。

因此,現代人面對生活中許許多多,無法在當下就落實的煩惱,難免就滋生了焦慮。這些內心的焦慮,很需要靠自我對話來消解。那麼,該如何做到自我對話?

首先,我要引薦一位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的見解來為你說明,「圖像對話與療癒」的淵源。

尼采認為,每個時代都會面臨獨特的心理層面的問題,人們總是需要從這裡面持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使面對悲觀也是要有樂觀精神來超越自我,這當中會存在的空虛、矛盾和焦慮,就尼采來說,正是開啟療癒的鑰匙,而美學(包括哲學、美術、音樂、文學等等)在這裡能夠觸及到人們的內在,可以撫慰心靈底層的空虛感,所以當矛盾和焦慮使人的意志陷入危機的時候,藝術可以轉化那些負面的思想,重新領悟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

尼采的美學和他的藝術救贖觀念是說:人在欣賞美的時候也會渴望自己成為美的事物,當一個人有能力將自己的人生塑造成為一件有美感的藝術品時,也就是一種藝術創作的過程。

他更主張要賦予人的個性一種「風格」,因為人的風格本身是一種既稀少又崇高的藝術。而且,尼采他強調,風格並不是隨興的塑造,而是需要人們順著自己的本質去發展,要覺察,覺察「你的良知在對你說什麼?你要成為你自己。」

"尼采_Nietzsche"

尼采

所以,尼采對世人最重要的貢獻是─提醒人們要「自我對話」還有「自我探索」,他並且指出人們潛在的「動物本性和欲望」在形塑人類行為跟社會價值觀上所扮演的角色(例如他的經典著作《查拉圖斯特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所描述的「精神三變」,就是以「駱駝、獅子和小孩」來象徵超越性人生的三個階段,當然還有老鷹跟蛇一起陪伴查拉圖斯特的英雄之旅)。

接下來我要從尼采再度提到的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和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尼采的藝術救贖觀念,直接而強而有力地影響過佛洛伊德和榮格這兩位現代心理學界的泰斗,他們各成一家的心理學成果,正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裡面,蓬勃地引導人們自我探索和自我藝術救贖。

先來說明佛洛伊德的貢獻。基本上,最早對藝術語言與療癒力進行探勘的,就是佛洛伊德。他先發現人有兩種本能衝動:一種是快樂原則,會採取幻覺性的渴望來減少直覺上的緊張;另一種是現實原則,會採取適應性的行為減少心理緊張,但是這兩種本能並不容易被檢視到。

後來,佛洛伊德對許多藝術品和藝術家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藝術創作很容易讓藝術家進入潛意識的層面,去和他的原初的本能內容來得到連結,而且能夠進而使他浮現成為藝術圖像;藝術家周旋於兩種本能衝動之間,會運用昇華的手法來掩飾個人的白日夢,或把不被人接納的內容加以包裝和轉化。

於是,佛洛伊德他提出了藝術可以療癒精神的看法:圖像與白日夢和夜夢一樣,讓我們在意識與潛意識的間距當中,有了可以探索的具體路徑,使那些令人難以啟齒而必須隱藏和壓抑的慾望能夠得到一種實現。

確實,許多圖像的創造者,都想說說自己在時光隧道中所遇上的人與自己、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世界之間的故事,以及他所存在處境。佛洛伊德認為一般人的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作品一樣的,可以從中檢視其「慾望、幻想和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方面的關聯性,這樣就可以探索自我現實與慾望之間故事了。

"Sigmund_Freud_LIFE"

佛洛伊德

接著,來說榮格的貢獻。

榮格是更積極地身體力行來提倡透過藝術的療癒力,他認為一個人一生的個體化發展,涉及了「自我」和「潛在本我」之間的不斷溝通,而且在那過渡性的心理空間裡的對話,需要通過表達性的藝術,例如:戲劇、書寫、繪畫、舞蹈,還有音樂…等等,來發掘和體驗我們的夢境、我們的藝術想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原型象徵來進一步闡明,也才會有機會回應跟整合潛在中的情感、想法跟衝動,從而達到我們想要的療癒的目的。

綜觀尼采、佛洛伊德和榮格對藝術的推崇,確實,圖像的歷程性演變就是一個人的內在旅程,藝術家的圖像有如一面洩露精神生活的鏡子,從許多自動性繪畫藝術家,他所自我敘說、跟佈達的創作目的、手段或者是他透過經驗媒材所催化出來的心流等等來看,他們的藝術已經具有宣洩的「自我救贖」行為。

然而,完整的自我藝術詮釋與療癒,是需要關照圖像的外在形式、色彩、材質、肌理的千變萬化;而且還要重視圖像被覆蓋掉的創作歷程,包括形成、破壞、調換、變形、相互關聯等等象徵圖像生命歷程的動態片段;也不能忽略它與生活文化的連結,因為藝術是從生活所形成的,也一定是要回饋到生活,使它的形式及精神與我們的現實存有關係,我們也因此才能夠創造生活。

"榮格"

榮格

心象在圖像化過程中的內容次序、結構和美感形式要素,會有助於組織自己對於外在世界的感知;還有媒材的使用,可以引起我們的觸覺和動覺;背景的鋪陳,當然也可以感知生活脈絡中的他者關係;如果有超現實方式的多重連結,那我們就更能夠促發多元的感覺能力。

整體而言,內在心象的具體表達和象徵性,具有為個人來代言和說故事的十足潛力。心象通過各種視覺化方法而產生的圖像,會揭露我們的內在感受並且激起自我來與之對話的動機。

最後,為你建議幾種能促成自我對話的方法。

記憶視覺化

一般而言,記憶的正常運作型態可分為短期記憶,還有運作記憶和長期記憶,內在心象它即大多來自記憶的沉積;此外,記憶是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用片段的方式來儲存。但是,當記憶被提取的時候,它是不需要依照特定次序,可以用碎片模式呈現;記憶內容只要被感知功能攪和一下與誘發之後,所有在記憶中的碎片影像,就會接二連三地甦醒到我們的現實生活裡來,可以讓我們自行將各個碎片拼湊起來,變成當下一個新的經驗對象,所以透過靜心冥想、聯想、靜觀、體察和訊息處理等等方式,我們可以有嶄新的方式與它進行對話。

自由塗鴉

自由塗鴉能夠使人鬆懈他的防衛、釋放焦慮情緒,並且啟發創作的潛能。作畫的活動可能只是反覆地以塗鴉→形象→塗鴉→形象,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平面創作,一團塗鴉亂線中不但出現能識別的圖形或象徵,甚至還可以跟語言聯結的時候,就是我們獲得洞察的機會,這樣就能從原先心理上較為混亂的狀態,轉變為可以意識到自我心理內容的狀態。

然而,就這樣憑著輪廓線,就能夠從外在的現實世界區隔出一個內在的想像世界,甚至於在這想像世界中也可能會發現有危險的野獸,因此,我要提醒你,我們仍然要適時用有意識的理智來使自己抽離,而不是一直在塗鴉當中。

"shutterstock_1287537616"

夢的圖文解析

榮格認為夢是自我意識與無意識尋求平衡的自發性動態過程,它擁有積極的心理補償作用。他很重視夢內容的品質和意義,他還建議不要侷限於單一獨立的夢境,而要關注一個系列性的夢,以及對個人具有重要影響的夢。那麼夢境反覆出現的重要主題,可以揭示心靈在夢裡面的主要傾向。夢對於個體的心理補償因素,不只是源自潛意識的世界,有時候也會來自現實世界的。所以,記夢和解讀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個人的內在世界,也了解和接受自己內在與現實的失衡。

總之,藝術圖像之所以容易引起自我對話,是因為內在心象經由圖像化的內容能夠反映創作者的訊息,所以作品是訊息的發送者,而創作者本身又是訊息的接收者,在這個來回之間,正是我們問候內在心象、調解焦慮的機會,不妨選擇適合自己的圖像工作方式,練習與圖像對話,然後跟它同在。

新聞來源:關鍵評論

🎉

Gayspa.tw 3.0 升級慶祝活動!


【 為慶祝網站升級至全新3.0版本,我們特別推出限時活動,
讓店家與師傅享受更多曝光機會!
快來參加,讓您的店家與服務獲得更多關注!】

詳細活動介紹頁面 : https://gayspa.tw/news/detail/968

依電腦網路分級辦法,本頁面歸類為限制級,未滿 18 歲不得瀏覽。為了維護善良風俗,留言內容請勿觸法。

我還沒滿18歲